国际骨髓瘤关爱月 | 长期腰痛别总当骨质增生,60岁以上体检查查这些
每年的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二位,中老年患者是患病主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目前,大家对于这种疾病了解不多,而且它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表现复杂多样,难以引起警觉,容易早期漏诊、延误治疗。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专家房佰俊、林全德,为大家详细科普多发性骨髓瘤。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癌症”,源于人体内本应保护我们的浆细胞突然“黑化”。正常情况下,浆细胞就像免疫系统的“兵工厂”,专门生产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保护我们的身体。但发生癌变的浆细胞却不受控制,疯狂繁殖和生长,还“长生不老”,它们会产生一种表型一致的单克隆球蛋白,俗称“M蛋白”,不仅会抑制其他骨髓细胞正常生长,还会损害身体的各种脏器,引起相应病变。
很多患者在确诊前会经历两个阶段,无症状的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和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
骨髓瘤细胞不仅在骨髓里捣乱,还可能迁徙到骨髓外面搞破坏,形成髓外病变,这种情况会让病情更严重,治疗起来也更加困难。
哪些人容易中招?
多发性骨髓瘤专盯老年人,是全球第二大血癌。年龄:60岁以上风险飙升,每增长1岁,危险系数+1;性别: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1.5-2倍;地域: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更高。2021年我国数据显示:全年新增1.7万病例;65-74岁为高发年龄段;约40%患者首诊时已发生骨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确切病因还是个谜,不过染色体异常、家族史、职业环境、辐射、病毒感染、药物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参与其中。虽然有遗传基因突变会增加患病风险,但遗传影响较小,家族史的作用里,可遗传变异也只占一小部分,更多是其他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搞事情”。
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症状表现多样,约10%-20%的新诊断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不过,多数患者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典型的就是“CRAB”四大核心症状。
C:高钙血症。因为受损骨骼释放钙,让血钙升高,患者会没胃口、失眠、多尿、心慌、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昏睡、昏迷。R:肾功能损害。异常M蛋白损伤了肾脏,高血钙、感染等还会“雪上加霜”,患者频繁小便、总觉得口渴,严重者可引起少尿,甚至肾衰无尿。A:贫血。骨髓产生红细胞的能力下降,引起红细胞生成减少,患者会有乏力、易疲劳、心慌、头晕等不适。B:骨病。骨髓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和骨骼,阻碍成骨细胞修复,引起骨质破坏,常有腰痛、腿痛、胸痛等,严重时日常动作都可能引发骨折。
除了CRAB,多发性骨髓瘤还有其他症状,如:高黏滞综合征、感染、神经系统损害等。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炎、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症等。医生提醒:对不明原因贫血或血沉加快的老年患者、不明原因长期腰背痛的患者,以及不明原因蛋白尿或肌酐升高的患者,应该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建议到血液科就诊。
确诊后生存期有多久?
过去,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短,随着医学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能达到5至7年,甚至超过10年。专家提醒:60岁以上每年体检加查:血常规+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定量;长期骨痛别只贴膏药,记得做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家族有血液病史需提前10年开始筛查。尽早诊断、坚持规范治疗,完全可以实现“带瘤生存”,回归正常生活!
专家简介

房佰俊,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青联常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河南省高层次(B类)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骨髓瘤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骨髓瘤学组 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候任主委,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擅长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的病因研究及其靶向治疗。近5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百余篇,SCI论文53篇,主编专著4部,译著2部。
扫码可直接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31诊室)

林全德,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20年度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022年度河南省肿瘤医院十佳菁英医师、2023年度人民网人民好医生血液健康科普大赛科普之星。CSCO骨髓瘤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常委,省生命关怀协会骨髓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青年编委,教育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微环境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表SCI、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省科技厅、卫生厅、郑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8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扫码可直接预约挂号坐诊时间:周四下午(29诊室)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