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肿瘤患者过冬,重在“藏”而非“补”!《黄帝内经》这样说……

河南健康网 2025-11-19998

  这两天早上出门,是不是感觉特别冷?寒风一吹,整个人都想缩起来。而这场降温,正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开启冬季“养藏”模式了!

  那么,在即将进入的寒冷季节里,到底该怎么吃、怎么动、怎么休息,才能让身体更舒服,更好地恢复呢?今天透过《黄帝内经》的智慧,来聊聊肿瘤患者如何安稳过冬。

  冬季养生:不仅是养生,更是“养藏”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李华华解释,《黄帝内经》开篇讲到:“冬三月,此谓闭藏。”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冬季不是简单的“保养”,而是要像大自然一样,懂得“收藏”生命的能量。

  为什么“藏”如此重要?

  想象一下冬天的自然界:种子深埋土中,动物蛰伏洞内。这不是生命的消失,而是在积蓄春天破土而出的力量。肿瘤患者经历治疗后,身体如同经历了一场“大战”,更需要通过“藏”来修复身心,储备来年抗击病魔的“弹药”。

  冬季每日养生时刻表

  清晨·唤醒身心

  不必早起赶在日出前起床,等待阳光洒满窗台再缓缓起身。

  先在床上轻柔地伸展四肢,搓热双手按摩面部,告诉身体:“新的一天,慢慢来”。

  午间·汲取阳气

  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在避风处晒15分钟太阳,特别是后背。

  配合舒缓的太极拳或八段锦动作,让身体微微发热即可。

  夜晚·静心安神

  晚上9点开始准备入睡。

  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分钟(可加入少许艾叶)。

  远离手机和嘈杂信息,让心神随着夜色渐渐沉静。

  餐桌上的“暖冬宝藏”

  必喝粥品:五行黑豆粥

  这款粥汇聚了五种黑色食材: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枸杞,配以山药一同熬煮。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如同给身体的“根基”施肥浇水。

  经典汤方:黄芪当归炖乌鸡

  这道汤品中,黄芪如同身体的“卫士”,当归是“修复师”,乌鸡提供“营养基料”,特别适合治疗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的患者。

  冬日明星菜:羊肉煨萝卜

  羊肉温补,却担心过于燥热?白萝卜就是最佳搭档。它既能化解羊肉的滋腻,又能通利肠胃,让补益效果更平和。

  如果您正在经历放疗,试试这款“雪梨百合饮”:雪梨、百合、麦冬一同煮水,滋润被放疗灼伤的口腔和咽喉黏膜。

  三个“神奇穴位”,每天按一按

  关元穴:在肚脐下方四指宽处,被称为“元气之门”。每天顺时针轻柔按摩5分钟,有助于培补元气。

  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处下方四指,是著名的“长寿穴”。经常按揉能增强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

  涌泉穴:脚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如同身体的“泉水源头”。睡前按摩100下,能帮助改善睡眠,引火归元。

  养心,比养生更重要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冬季的情志要“若伏若匿”——像守着一个小秘密般内心满足。对于肿瘤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

  接受自己的情绪起伏,允许自己有时低落。

  不必强求“一定要积极乐观”。

  找到让内心安静的方式:可能是听一段舒缓音乐,写几页毛笔字,或者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

  冬季的“养藏之道”,是为了积蓄生命最根本的力量。对于肿瘤患者,这更是一个修复身心、夯实根基的黄金时期。顺应天时,谨遵《内经》古训,通过精心的调养,将宝贵的阳气与肾精深深藏守,静待来年春日的生机勃发。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