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已婚已育打HPV疫苗到底有没有用?打后还用不用做宫颈癌筛查?

王净丽 张林东    2025-11-176930

  “我生活很检点,没必要打HPV疫苗。”

  “我已经结婚生了孩子,再打HPV疫苗就没用了。”

  “我接种了HPV疫苗,就可以不做宫颈癌筛查了。”

  ……

  “生活中很多女性都听说过HPV疫苗,但部分女性对它存在以上类似的误解和顾虑,这些往往源于对HPV疫苗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11月17日是“世界消除宫颈癌行动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一科病区主任张林东接受河南健康网专访,就以上误区为大家作出详细澄清和建议。

  接种HPV疫苗很有必要

  张林东介绍,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生活检点”不能提供100%保护,它也可通过皮肤密切接触传播,且无法完全确定伴侣之前的感染史,所以即使只有一位性伴侣也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HPV感染极其普遍,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感染概率高达80%-90%,像感冒一样常见。绝大多数感染会被免疫系统自动清除,但无法预知哪些会自愈、哪些会导致病变。

  疫苗是用于“预防”而非“怀疑”,接种HPV疫苗不是怀疑谁“生活不检点”,而是主动建立免疫屏障,就像小时候接种乙肝疫苗是为预防未来不可预知的暴露风险,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积极行为。

  HPV疫苗的保护是全面的,它不仅能预防宫颈癌,还能预防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口咽癌以及生殖器疣,提供全方位保护。

  婚育过后接种HPV疫苗依然很有用

  “‘有用’的定义很广,保护从未迟到。”张林东介绍,HPV 有上百种亚型,疫苗可覆盖最危险的几种(二价覆盖 16/18,四价覆盖 6/11/16/18,九价覆盖9种)。即便因年龄或婚育已感染某一种HPV,疫苗仍能保护免受未感染的其他亚型攻击,即“交叉保护”。

  对于已感染并清除的亚型,疫苗能提供抗体,防止再感染。婚育状态不意味着已暴露所有病毒亚型,伴侣可能携带其他亚型,接种疫苗可提供更广泛保护,防止夫妻生活中感染新亚型。

  生完孩子后保护仍在,宫颈癌高发年龄通常是 40-50 岁,接种疫苗可降低中老年患宫颈癌及相关癌前病变风险(研究显示绝经后女生患宫颈癌风险也不小)。无论有无性生活、是否生育,接种都有益,关键在于是否在推荐接种年龄内。

  必要的宫颈癌筛查一定要重视

  根据国际主流权威指南与中国专家共识,张林东建议宫颈癌筛查从以下时间开始。

  小于21岁的女性:无论性生活是否开始都不建议筛查,因为该年龄段HPV感染常见且多为一过性,过早筛查会导致不必要焦虑和过度治疗;

  21-29岁的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单独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此年龄段是HPV感染高峰期,但宫颈癌发病率低,单独用TCT可避免过度随访和心理负担;

  30-65岁女性(重点人群):首选每3-5年进行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测,30岁后持续HPV感染是关键风险,检测高危型HPV意义重大;特殊情况,如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宫颈癌前病变/CIN2 +病史的女性需要更频繁筛查,要遵循医生的个体化建议;

  大于65岁的女性:若过去10年内有连续3次TCT或2次联合检测阴性且无高级别病变病史,可延长筛查时限。

  宫颈癌筛查不需要频繁到每年一次

  部分女性对宫颈癌存在过度恐慌或焦虑,会希望每年筛查一次,但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女性来说,不需要如此频繁筛查。张林东解释,因为宫颈癌发展缓慢,从感染高危型HPV到发展为宫颈癌需10 -15年甚至更久,这期间有充足的筛查和干预机会;频繁筛查会增加假阳性概率,导致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增加身体痛苦和心理、经济负担;目前筛查间隔是基于大量数据和试验得出的,能在预防癌症和避免过度诊疗间取得平衡。但筛查结果异常、出现异常症状或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既往史时,可能需更频繁检查或提前咨询医生。

  “关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张林东提醒大家,HPV疫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重要的健康礼物。同时,女性朋友们要正确认识宫颈癌筛查,不必过度恐慌。行动起来,不要让误解和顾虑,阻挡了自己接受科学保护的道路。

  专家小传

  张林东,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妇一科病区主任、副教授,妇产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妇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生殖外科与宫腔输卵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女性生殖健康专业副主委,河南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妇科分会副主委。

  河南省妇女保健专科能力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一届盆底康复常务委员、第一届青年副主委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恶性肿瘤学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第一届青年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首届内异症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第一届经自然腔道内镜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女性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疗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熟练处理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疾病。主要研究领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生殖外科。擅长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微创单孔腹腔镜,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腔粘连、子宫纵膈、子宫内膜息肉、宫外孕、不孕症等生殖外科疾病的相关治疗。开展河南省首家内异症专病门诊,成立内异症特色病房,率先应用改良发明子宫肌瘤充气式密闭式取物袋,避免肿瘤扩散。

  参与编写《围产医学》《临床妇产科学》等教材四部,郑州大学教学案例教改项目四项,妇产科常见疾病系列丛书一套。发表论文及SCI 20余篇。获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3项。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