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学会做一个“懒”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在习得新技能的过程中,你是否承担着这样一个角色?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担任起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所能照顾的一切,或者在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之后总离不开你的辅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学会放手,做一个懒父母,才能让孩子这棵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有自己的枝繁叶茂,有自己的一片绿荫。
一、 适时干预,给予足够的时间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如收拾玩具、穿衣吃饭、刷牙、整理床铺、收拾餐桌等,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孩子的日常独立能力。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性差、抗挫能力弱、畏难情绪高,在遇到对自己有挑战性的事情选择退缩、逃避,那么我们就要在孩子面临一项新问题或者新任务时,保留充足的耐心,给孩子处理情绪的时间和空间,正视孩子的能力,不辅助过多,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肢体辅助或语言指导。适度的介入和干预能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来进行引导和辅助,而不是一味地替代孩子的行为。
二、 学会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放手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孩子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暴露出自己目前的真实能力水平。了解孩子真实的现状,是孩子能够成长、改变的前提。如果家长在一切方面都给予孩子帮助,甚至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将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焦虑、恐惧,导致他的表现比真实水平差很多,对于孩子的现状、家长要做的就是接纳,不管他表现得怎么样,家长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积累中进步,比如孩子刚开始吃饭时,会洒出大量食物,放手让孩子多去自主吃饭,孩子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进步,循序渐进,要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三、 把握关键期,遵循孩子的发育时机
人类行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些特定技能或者行为模式,只有在特定时期才能得到最佳发展,错过就很难弥补,这就是“关键期”。在关键期中,有些能力只有家长退出才能养成。
3岁开始,培养日常生活能力
6岁左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9岁左右,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14岁左右,培养独立的价值观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李彬晖
编辑:郭苏宁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安阳市康复医学会成立
为促进安阳市康复医学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安阳地区康复医学事业发展,提高安阳市康复治疗技术水平,7月17日,安阳市康复医学会成立大会暨安阳市康复医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市、县等各家医院的专家教授及技术骨干到场参会。
- 下一篇
【医生手记】韩志新:我与中国临床成果数据库的“喜结良缘”
在中华病案说组建安阳市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随时上传临床一些病历资料数据,分享全团队人员考虑决定的下一步方案,与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结缘”越来越深啦!随着时代的发展,烧伤患者的数量及质量明显下降,但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患者逐年增多,是否可以在此耕耘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实现“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呢?这是烧伤专业与整形专业二者的结合,与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一起越走越宽,实现科研小白与临床小白双重身份的“技术”转换。